??在大别山北麓的金寨县境内,一条承载着区域发展希望的钢铁巨龙正在加速孕育。中铁三局合武高铁安徽段站前5标项目经理部肩负着33.305公里线路的建设重任,这里既有28381.24米的隧道群穿越大别山腹地,也有2942.15米的桥梁跨越山河沟壑,32.73亿元的总投资、近五年的建设工期,记录着广大建设者的奋斗足迹。自2023年12月开工以来,项目部将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的“引擎”,把中国中铁“开路先锋”精神与大别山红色基因深度融合,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,以精神力凝聚战斗力,在崇山峻岭间书写着新时代高铁建设的文化篇章。项目部于今年“七一”期间被命名为中国中铁首批“开路先锋”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点。
??红色铸魂:先锋精神扎根一线
??金寨县,这片浸润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土地,见证着“坚守信念、胸怀全局、团结奋斗、勇当前锋”的大别山精神代代相传。项目部扎根红色沃土,始终把精神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,让“开路先锋”的旗帜在高铁建设一线高高飘扬。
??走进项目部驻地,“红色金寨”与“三局精神谱系”主题文化宣传栏格外醒目。中国中铁“开路先锋”文化的核心内涵、新时代中国中铁主人翁“四不精神”与大别山精神的解读图文并茂,成为员工每日学习的“精神充电站”。项目部通过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,常态化开展精神文化教育,让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”的信念深植每个建设者心中。
??在2号路基、梓树湾白沙河特大桥、朝阳隧道等重难点工程现场,“党员先锋岗”的红旗迎风招展。项目部将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,在7座隧道、10座正线桥梁等关键工点划分党员安保责任区,配备“网格员”“群安员”“青安岗”32名,形成全覆盖的安全管理网络。“大干一百天全面争先锋”“提质增效当先锋”等主题活动的开展,让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,大别山隧道斜井开挖突破1000米的关键节点,正是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的成果。
??传承红色基因,项目部注重联创共建。项目部与金寨县发改委联合开展“企地共建,红色教育”活动,组织员工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,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。当听到金寨县10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牺牲的事迹时,许多常年奋战一线的员工湿润了眼眶:“比起革命先烈,我们这点苦算什么?”这种精神共鸣,化作建设者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。
??2024年7月,沪蓉铁路突发险情,项目部闻令而动,迅速组建抢险队伍驰援灾区。连续三天三夜的奋战中,最终圆满完成抢险任务。这次应急救援不仅为企业信用评价赢得1.5分加分,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,让“开路先锋”精神在危难时刻绽放光芒。
??阵地筑家:家园文化凝聚合力
??清晨的产业工人社区,健身区已有工人在锻炼,食堂飘出饭菜香,医疗室里社区主任正在为员工量血压——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,是项目部打造“五同”社区的生动缩影。项目部将“爱家人、想家事、担家责、守家规、正家风、兴家业”的“家文化”理念融入日常管理,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找到家的归属感。
??项目建设高峰期有近千名产业工人参与施工,项目部规划建设了五个产业工人社区,实行统一规划、统一配置、统一管理。每个社区都配套建设了百人食堂、淋浴室、洗衣房等生活设施,更设有心灵驿站、安全质量积分超市、阅览室等特色空间。工人王师傅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:“以前在工地住工棚,现在跟小区一样,下班能健身、看书,连体检都不用出社区,干活更有劲了!”
??文化阵地的建设不仅在于硬件设施,更在于情感温度。项目部针对产业工人特点,开展“夏送清凉”“冬送温暖”活动,心灵驿站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,每月开展“压力管理”主题讲座,帮助工人缓解施工压力。这种“一站式”暖心服务,让工人从“要我干”变成“我要干”,项目凝聚力显著提升。
??在文化传播方面,项目部打造了多元化宣传矩阵。《纵横合武》微视公众号定期推送工程进展、管理举措和先进事迹,“大别山杯”摄影展用镜头记录建设者的奋斗瞬间,《网格长的一天》微视频真实展现基层管理者的日常工作。
??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项目部深入挖掘一线典型,采写的《敬业的岗位能手》《练就干事创业真本领》这些身边人的事迹通过宣传栏、公众号广泛传播,在项目上下形成“崇尚先进、学习先进、争当先进”的浓厚氛围。
??文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施工生产中。在“家文化”的凝聚下,项目团队展现出强大战斗力:全线27个工点已开工25个,施工生产稳步推进,业主安全穿透式管理现场观摩会选择在项目召开,“七化”管理举措得到同行高度认可。
??品牌赋能:创新驱动提质增效
??作为合武高铁建设的参与者,项目部始终秉持“创造、质量、品牌”的核心价值观,通过文化引领推动技术创新,让“开路先锋”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。
??为激发员工创新活力,项目部建立了创新创效工作室和产业工人业余学校,邀请专家定期授课,设立创新奖励基金。针对隧道施工中的难题,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攻关,先后研发出挖掘机底盘清洁装置、机制砂打散装置等22项小改小革成果。这些创新成果看似简单,却解决了实际问题:装载机预筛分铲斗提高了材料利用率,出渣车斗门防护装置减少了安全隐患,累计为项目节约成本超300万元。
??在专业化队伍建设方面,项目部践行“设备自有、人员自管、生产自控”的管理模式,组建了11支专业化队伍。通过“赛马比拼”机制,定期开展技能比武和劳动竞赛,让工人在比拼中提升技能。这些竞赛不仅提高了施工水平,更培育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
??为展现产业工人风貌,项目部制作了专业化队伍建设展板和画册,拍摄的《强化“五同管理”共建幸福社区》宣传片在业主单位展播。这种品牌建设让项目在2024年下半年铁路建设项目企业信用评价中获得A+,为企业赢得市场声誉。
??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。项目部高度重视青年培养,通过“导师带徒”“青年突击队”等方式为年轻人搭建成长平台。今年,项目团支部荣获中铁三局“五四红旗团支部”称号,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工程师,在大别山隧道施工中采用智能化监测系统,实现了隧道变形数据的实时传输,为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。
??从技术创新到队伍建设,从质量管控到品牌塑造,项目部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,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。
??扎根红色金寨,建设合武高铁,中铁三局合武高铁安徽段站前五标项目部用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,诠释着“开路先锋”精神的时代内涵。从红色基因的传承到“家文化”的实践,从创新活力的激发到品牌价值的提升,文化的力量深植项目部全体员工,推动着这条钢铁巨龙在大别山腹地不断延伸,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也为新时代铁路建设写下生动的文化注脚。 (安进军)